日式管理PK美国管理方式:日式管理已成明日黄花?
发布日期:2013-03-15   浏览次数:1960
摘要:在解读大内。威廉的Z理论之前,不得不先介绍一下另外一位管理学家,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道格拉斯。麦格雷戈教授。麦格雷戈以他在1957年所提出的有关人性的两种假设而著称:X理论和Y理论。通过观察管理者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,麦格雷戈发现,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,而管理者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形成他们对下属的行为方式。

【牛津管理评论-讯】如果今天还有人号召美国企业向日本企业学习,恐怕会被当作是笑话。而事实上,在1980年代,向日本企业学习,不仅仅是一种时髦,更是一种虔诚的问道之法。在IT、家电、汽车,以及尖端科技领域,多家日本企业雄踞霸主地位,红极一时。甚至在最辉煌的时候,日本三菱公司买下了象征着美国现代工业的洛克菲勒中心。《Z理论: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》(1981年出版)一书,正是问世于日企最为辉煌的这个年代。作者大内。威廉(William G. Ouchi)是一位日裔美籍管理学家,他号召美国企业向日本学习。

  然而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刚过去的2011年的销售数据显示,丰田汽车不再占全球霸主地位,取而代之的是在3年前破产重组,得以涅磐重生的通用汽车。而即便最为辉煌的家电领域,当年索尼的小跟班三星电子,如今在全球500强的排行榜上,也已超过了索尼。现在,无论是在IT领域,还是在汽车、化工、以及重工业领域,或者是在现代服务业中,领导行业发展的企业中,已经再难觅得日本企业的踪影。日本企业怎么了?日本管理怎么了?Z理论是否该扔进故纸堆?

  从X-Y理论到Z理论

  在解读大内。威廉的Z理论之前,不得不先介绍一下另外一位管理学家,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道格拉斯。麦格雷戈教授。麦格雷戈以他在1957年所提出的有关人性的两种假设而著称:X理论和Y理论。通过观察管理者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,麦格雷戈发现,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,而管理者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形成他们对下属的行为方式。

  如今,X理论和Y理论已众所周知,根据X理论,管理者一般假设员工没有进取心,天生讨厌工作等,而根据Y理论则恰恰相反。二者分别代表对人性的消极观念和积极观念,有些类似中国古典思想中的人性本恶论和人性本善论。在X理论和Y理论学说的基础上,大内。威廉提出了Z理论。Z理论强调组织管理的文化因素,并认为组织或企业在生产力上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和利润等硬性指标,而且还应该考虑软性因素,这些因素包括:信任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和微妙关系等。

  信任,是Z理论的第一个原则。大内。威廉认为生产力和信任密切相关,信任可以激励员工以坦率和诚实的态度对待企业、对待同事。同时,大内认为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又微妙,微妙性是指企业对员工的不同个性的了解,以便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,提高劳动生产率,这也是Z理论的第二个重要原则。Z理论的第三个重要原则是密切关系。大内。威廉认为日本工业的成功,正是因为其贯穿于日本民众生活中的密切关系起了作用,这与强调人际距离的美国文化显然不同。

  ——不难看出,Z理论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对X-Y理论的一种补充。

  Z型组织:第三种模式

  Z理论形成于日企如日中天的时代,《Z理论: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》一书,也正是写给美国企业看的,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言。而全书的导言部分,标题就叫我们为什么需要向日本学习,第一部分更是开门见山提出:向日本学习。

  其实就Z理论本身而言,并无多少深奥之处,关键在于大内。威廉对日美企业进行的比较。在对多家日美公司进行比较之后,大内。威廉发现,比较典型的日式组织(J型组织)具有以下特点:终身雇佣制;缓慢的评估和升职过程;非专门化的职业发展模式;含蓄的控制机制;集体决策;集体负责制;关注整体。与此相对,典型的美式组织(A型组织)具有以下特点:短期雇佣;快速的评估和升职过程;专门化的职业发展模式;明白清晰的控制机制;个人决策;个人负责制;关注局部。

  大内。威廉认为,J型组织是根据同质化的人群、稳定的社会关系和集体主义等条件而进行适当调整的结果。在这样的组织中,个人的行为紧密地契合在一起。比较而言,A型组织则是根据异质化的人群、流动的社会关系和个人主义等条件自然调整的结果。在这样的组织中,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脆弱的,而且很少能发展出密切的关系。

  在此基础上,结合X理论、Y理论和Z理论,大内。威廉提出了Z型组织的概念。Z理论的三个原则与生产力紧密联系,因而,相比A型组织和J型组织,Z型组织能获得更高的生产力。他认为,Z型组织所具有的许多特征与日本公司非常相似,符合美国文化,又可以学习日本管理方式的长处,比如在Z型公司里,决策可能是集体做出的,但是最终要由一个人对这个决定负责.大内发现,一些优秀的美国公司已经具备了这些特点,比如当时的IBM公司。

  日式管理已成明日黄花?

  在大内。威廉看来,某种J型组织的组织形式虽然不同于纯日本式的组织形式,但与后者相似,其某些属性可能使之非常适合于西方的状况。为此,大内。威廉寻访了另外几家具有这类组织形式的美国机构和公司,这些组织被公认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组织之一。不过,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当初被认为是最具Z型组织特点的美国公司中,惠普与柯达也名列其中。另外几家包括IBM、宝洁,以及美军。——现在看来,要不就是惠普和柯达未能坚持Z型组织和Z理论所倡导的精神,要不就是Z理论的假设有问题。

  大内。威廉曾提到,大多数日本公司在美国做得非常成功,在管理上保存了日式管理的风格,同时做了适应美国市场的调整。而那些试图把美国管理方式带到并移植到日本的美国公司,除了那些交由日本企业家经营,且使用日式管理风格的,无一例外的完败——当然,这说的是三十年前的情形。

  如果有哪位管理学家能重新对比今天的日美企业,又会得出什么结论?该号召谁向谁学习?怕是,日式管理即将或已成为明日黄花。看看风行多年的TPS(丰田模式)吧:除了中国的一些制造型企业之外,还有谁在学TPS?再看看丰田公司自身,从全球霸主降至第三,它的模式是否依然优越,怕是也要打上一个问号。另一方面,细心人不难发现,日企的佼佼者索尼公司,已经越来越不像一家日本公司了,这些年也一直在背腹受敌、四面夹攻中艰难寻求突围。还有三洋,如今这家企业的大部分业务已经卖给中国公司——或许,Z理论本来就是一个幻像。【转载务必注明:牛津管理评论-oxford.icxo.com】

< 返回上一页 >
[ 新闻动态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0条   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