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生态平衡,高薪引发不高兴
发布日期:2016-09-29   浏览次数:1748
  鲁迅先生讲过“黑屋子”的故事。屋里、屋外就是两个生态系统。长久关在黑屋里的人,一下子走到屋外见到光亮时肯定不适应,最起码眼睛就受不了。反之,有一天屋里突然来了一个外人,外人觉得不舒服,屋里人也感觉怪怪的。什么原因呢?是因为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。鲁迅先生不愧是生物医学背景的文学大师,擅长讲生态学的故事。
  一组故事
  100年前的美国,亨利·福特突发奇想将工人日薪涨到5美元的水准时,立刻引发轩然大波。当时的平衡点仅为2.5美元。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仍念念不忘这一历史事件,足可见那一波的影响力。别人高不高兴他不管,亨利·福特自己高兴就行。随后,高薪日渐被美国的其它公司纷纷效仿。更加耐人寻味的是,高薪之后,资本与劳动的生态关系开始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,当时参与讨论并颇有建树者不少成为后来相关领域的“鼻祖”。实践推波助澜,理论推陈出新,新的生态平衡逐步建立起来。
  10年前的北京,一个MBA学员硕士毕业后,获得H公司20万年薪的常务副总岗位。他高兴而有人却不高兴了。因为他工作一个月,他的那些“可怜”的同事们却要干上半年。但很快,他就尝到何为“烫手的山芋”。当他推进工作的时候,他的那些同事们就习惯性地“让猴子又跳回到他的背上”。三个月后,他不得不离职。打破了原来的生态平衡,却无力建立新的生态平衡,出局的只能是他。秦朝大一统之后瞬间溃败,也是同样的规律。
  1年多来,华为公司频频高调,尤其引人注目的莫过于“年入500万的有千人”引发的热议。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解读,幸许会有一览众山小之感。
  两类系统
  企业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。借助“黑屋子”这一比喻,可管窥企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。
  提及中国企业,少有不知华为公司的。经过30来年,华为公司奇迹般地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,跻身于国际市场强者之林。换句话说,华为已处于国内与国际两个生态系统之中。站在国内这个“屋子里”看时,500万元可谓天文数字,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钱。消息一出,一片哗然!100年前只是5美元,100年后却是500万人民币。
  可是当我们从国际生态系统来看时,参照系就会发生变化。500万元人民币折算成美元,不足100万美元。对比世界500强企业的同行们来说,华为人还算是“勒紧腰带过日子”的那群人,况且深圳的房价也算是国际水准的了。与华为直接竞争的都是苹果等国际巨头。试想,华为要把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人才吸引进来,与国际同行交手,不按“屋外”国际生态系统的游戏规则,而总是强调“屋内”的特殊情况,玩得转吗?“屋外”那些人可以说比鸟还精明,“保持艰苦朴素”那一套说教对那个生态系统的来人说,就是对牛弹琴。对牛弹琴牛没错、人也未必错,错的是两者没有共同的频率。
  高薪引发不高兴,其实还另有原因。企业既要适应经济生态系统,也要顺应社会生态系统。前者讲激励机制,注重多劳多得;后者讲平均主义,尤其“限薪”及各种规定之后,500万高薪的确伤及不少人,尤其是“屋里人”的心。
  领导者既要善于打破平衡,更要努力建立新的平衡。“屋里”毕竟在“士农工商”文化氛围中演化几千年之久,其生态结构盘根错杂。比较而言,改革开放后接触“屋外”的30多年,只是沧海一粟,不可忽略但也不宜太在意。在两个生态系统中找平衡,是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掌舵者们面临的大考。
< 返回上一页 >
[ 新闻动态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0条   相关评论